安全梯笼的使用环境:
(1)珠江河道广州段受潮汐影响***。潮汐性质与珠江口基本相似,属不正规的半日混合潮型。潮汐性质一日内潮汐两涨两落,日潮不等现象***。
(2)珠江口为弱潮河口,虎门以外的伶仃洋是一个喇叭型河口,在外海传入的潮波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发生反射迭合,波能积聚,波幅增高,平均潮差由赤湾的1.36m,沿程递增到舢舨洲为1.6m,潮波进入狮子洋后,继续向上游传播,由于受上游径流下压与河床边界条件的影响,能量逐渐消减。潮差也沿程递减,潮差由黄埔的1.63m减至上游浮标厂附近的1.37m。
珠江河道由于受河床及两岸地形的约束,水流具往复流特点。工程所在河段由于涨潮潮流受迳流下压,落潮时迳流与落潮流一起下泄,因此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涨潮历时越往上游越短,落潮历时则相对增长。根据1991年12月23~25日及1992年7月7~9日在海心沙断面的潮流实测资料:涨潮***流速(表层)为1.05m/秒,流向约340度,落潮***流速为1.22m/s(中层),流向约170度。枯水期涨潮段平均流速0.40m/s,平均流向345度,落潮段平均流速为0.58m/s,平均流向174度。洪水期涨潮段平均流速0.28m/s,平均流向为341度,落潮段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流向为174度。
(1)总体优化原则:由于南侧施工周期短,北侧施工周期长,主要考虑进行北侧安全梯笼设计优化。
(2)北侧靠近有轨电车地下室部分C轴钢结构立柱(除7~9轴转换梁位置钢结构),由原设计混凝土柱顶立安全梯笼优化为钢结构直接从地下室底板上立柱,在地下室高度范围内(嵌固端),钢结构柱内由设计考虑是否需要填充微膨胀混凝土。
(3)北侧7~9轴交C轴钢结构立柱,由原设计采用转换梁上立柱优化为转换梁在底板上设置(上反结构形式),钢结构也从转换梁上立柱,由于7~9轴区域建筑做法为消防水池,不影响具体的使用功能。
杆件安全梯笼的设置
(1)架体阴阳转角处应设置4根立杆,大横杆应连通封闭。
(2)主节点处必须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3)立杆除顶层顶部外必须采用对接,大横杆在架体转角外可以搭接,剪刀撑必须搭接。
(4)剪刀撑、连墙件必须随外脚手架同步搭设、同步拆除。严禁后搭或先拆。